酷暑盛夏气温高、湿度大,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较弱,需从环境、饮食、活动、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科学防护。以下是针对老年人盛夏防护的具体建议,结合生理特点与实用场景展开:
一、环境调控:打造清凉安全的居家空间
温湿度控制
室内温度保持在 26℃-28℃,空调设定不低于 26℃,避免温差超过 8℃(温差过大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);
湿度控制在 50%-60%,南方潮湿地区可使用除湿机(每日除湿 2-3 次),北方干燥地区搭配加湿器,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。
通风与避光结合
每日清晨(6:00-7:00)、傍晚(18:00-19:00)开窗通风各 30 分钟,避开正午高温时段;
安装遮阳帘或防晒膜,避免阳光直射室内,尤其西晒房间可在下午 13:00-16:00 拉上厚窗帘。
设备安全使用
空调每月清洗滤网(防止积尘引发呼吸道不适),使用时避免冷风直吹身体;
备齐应急设备:电风扇(空调故障时备用)、手持小风扇(外出携带)、冰垫(座椅 / 床铺使用)。
二、饮食调理:补水 + 营养双平衡
主动补水,兼顾电解质
每日饮水 1500-2000ml,遵循 “少量多次” 原则(每 1-2 小时饮 100-150ml),睡前 1 小时可饮 50ml 温水;
推荐饮品:淡盐水(每 1000ml 水 + 1g 盐)、绿豆汤(清热解毒,脾胃虚寒者可加少许生姜)、酸梅汤(自制无添加版,缓解疲劳);
禁忌:避免用冰饮、甜饮料代替白水(易引发血糖波动及胃肠不适)。
清淡饮食,强化蛋白质
主食:以杂粮粥(燕麦、小米)、绿豆饭为主,减少精米白面;
荤菜:选择清蒸鱼、凉拌鸡丝、豆腐羹等易消化蛋白,每日保证 50g 瘦肉 + 1 个鸡蛋;
蔬菜:多吃冬瓜、苦瓜、丝瓜等清热利湿蔬菜(凉拌时加少许蒜泥杀菌),菌菇类(如木耳、香菇)补充膳食纤维;
示例食谱:早餐绿豆粥 + 凉拌黄瓜,午餐冬瓜虾仁汤 + 清蒸鲈鱼,晚餐小米粥 + 蒜蓉空心菜,加餐可选酸奶或西瓜(避免过量,每日不超过 200g)。
忌生冷与过饱
避免直接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(需放置 10-15 分钟回温),凉菜需洗净沥干;
每餐七八分饱,晚餐距睡前 2 小时完成,防止胃肠负担加重影响睡眠。
三、活动管理:错峰出行 + 科学运动
外出时间规划
避免正午(11:00-15:00)外出,活动时段为:
清晨:6:00-7:30(气温未升时散步、打太极);
傍晚:18:30-19:30(日落半小时后,可到公园慢走);
外出必备:宽檐帽、墨镜、透气防晒衣(UPF≥50)、防滑鞋,随身携带折叠凳(避免站立过久)。
室内运动替代方案
久坐老人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,可做:
seated exercises(坐姿抬腿、扩胸运动);
八段锦、五禽戏(柔和功法,调节气血);
条件允许可在家中铺瑜伽垫,进行关节拉伸(如脚踝绕圈、肩部旋转),每次 15-20 分钟。
外出安全细节
随身携带 “防暑急救包”:藿香正气水(软胶囊剂型避免酒精刺激)、清凉油、含糖块(防低血糖);
提前规划路线,避开暴晒路段(如无树荫的马路),优先选择有空调的商场、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短暂休息。
四、健康监测:慢性病管理 + 中暑预防
基础病重点监控
高血压患者:夏季血压可能偏低,需每日晨起、睡前测量血压,遵医嘱调整药量(不可自行停药);
糖尿病患者:注意监测血糖波动(高温易引发低血糖),随身携带含糖食品;
心脑血管病患者:避免突然进出空调房(防止血管骤缩),晨起动作缓慢(先躺卧 1 分钟再坐起)。
中暑识别与应急处理
前兆识别:头晕、乏力、多汗、恶心时,立即移至阴凉处,松开衣领,用湿毛巾擦拭颈部、腋下降温;
急救措施:饮用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,若 15 分钟未缓解,立即拨打 120(中暑昏迷不可强行喂水);
预防手段:家中可备电子体温计,每日 14:00-16:00 测量体温,超过 37.3℃需警惕。
皮肤与睡眠护理
每日温水洗澡 1-2 次(避免用肥皂过度清洁),腋下、腹股沟等褶皱处擦干后可扑少许爽身粉;
睡眠时使用薄被覆盖腹部,避免空调风直吹腰腹,午睡时间控制在 30-45 分钟(过长易致夜间失眠)。
五、心理与社交:避免孤独 + 情绪管理
预防 “夏季情绪障碍”
高温易引发烦躁、焦虑,可通过听戏曲、养花草、做手工等 hobbies 转移注意力;
每日与家人视频通话 1 次,或参加社区 “老年人纳凉会”(选择有空调的室内场所)。
独居老人特别防护
安装智能设备:红外人体传感器(超过 2 小时无活动自动报警)、智能水杯(未按时饮水推送提醒);
与邻居或社区约定 “每日互访” 机制,夏季尤其注意 “敲门问候”(如每日 9:00、15:00 确认安全)。
六、家庭与社区支持体系
家属照护要点
每周检查老人居住环境:空调滤网清洁、电扇运转是否正常、冰箱食物保质期;
为老人准备 “夏季健康档案”:记录血压 / 血糖数据、用药情况、近期身体异常(如关节痛、食欲下降)。
社区联动服务
参与 “老年助餐点”(夏季提供凉面、绿豆粥等消暑餐食),减少老人独自做饭风险;
利用社区医疗资源:家庭医生夏季巡诊(重点检测电解质、肾功能,预防脱水导致的肾脏损伤)。
特殊场景应对参考
停电应急:提前备足冰袋(放置于额头、颈部物理降温),使用电池式风扇,避免因闷热引发中暑;
长途出行:乘坐公共交通时选择空调车厢,自驾车需确保车内空调正常,中途每 2 小时停车休息 10 分钟。
通过 “环境安全化、饮食科学化、活动合理化、健康精细化” 的管理,可帮助老年人安全度过盛夏,同时建议家属将上述要点制作成 “夏季照护备忘录”,贴于老人家中显眼处,强化日常防护意识。
上一个:老人春季锻炼时该如何注意保暖?
下一个:没有了